权威 鲜活
文化 创新
权威 鲜活
文化 创新
鸟瞰凤凰巷。 颜 篁 摄
每个人的记忆深处,都有一个魂牵梦萦的“味道”,它或许是一顿家常菜的香味,抑或是老建筑别有的韵味。6月12日,笔者走进凤凰巷,探寻弥漫“柳钢老味道”的旧宅群。
5月12日,柳州市政府公布第三批包括凤凰巷在内的13处历史建筑名单,柳钢凤凰巷老宿舍区又勾起不少钢城职工的记忆。
凤凰巷老宿舍区建设于1958年,作为柳钢的第一批职工住宅,这片宿舍区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柳钢人的成长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凤凰巷四周众多楼盘拔地而起。在水泥丛林的包围下,依山而建的凤凰巷仍保持着自己的恬静,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小路两边,皆为红砖砌成的房屋,红色排楼,鳞次栉比;道路两旁开着杂货店、理发店,充满了生活气息。
沿着一米多宽的小路向凤凰岭山顶爬去,红墙红瓦或红墙黛瓦,依旧是几十年前的样子,守着一份宁静。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并不怕陌生人,手里紧紧拽着用毛线绑着挂在脖子上的钥匙,好奇地盯着来访者脖子上挂着的相机。从毛线上发黑的油渍看得出,钥匙已有些年头了。“这里的孩子脖子上几乎都挂着一把钥匙。”70岁的覃老汉说,这里邻里关系和睦,哪家大人上班不在家,在家的邻居都会帮忙照应孩子。
70多岁的郑老伯在凤凰巷住了几十年。“老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,孩子早就在外面买了房子,要接他过去一起生活,他舍不得这里,不愿意搬走。”覃老汉说,商品房已建到山脚下,他们老哥几个一直担心这里会被拆,被列入历史建筑名单后,就放心了。
继续往山上走,宽宽窄窄的路向前曲折延伸。一些开裂的石缝间掺杂些许青色的苔痕和不知名的小草小花。小路边的门面多为活动木板,白天拆下来用于摆摊设点,夜晚装上门框就成了防盗门,似乎是老巷子人的一大发明。路边上也有几栋砖木混合结构的楼房,最高的也不过三楼,在众多矮木房的映衬下显得鹤立鸡群。
从山顶上向下望去,大部分房子是瓦房顶。傍晚时分,炊烟袅袅,房顶上像是漂浮着一层薄薄的青雾,折射出历史的厚重与沧桑,演绎着老巷子生生不息的传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