权威 鲜活
文化 创新
权威 鲜活
文化 创新
如果用一种色彩标注柳州十里钢城,会是什么颜色?
暮春时节,走进柳钢厂房边的文化广场,孩子们在欢快地嬉戏,老人们悠然地打起太极拳;再往北,一栋栋标准化的厂房置身花园……眼前景致,不由得让记者心生惊喜——描摹柳钢,最恰当的应该是那一抹清新的绿。
率先被国家工信部列为第一批符合《钢铁行业规划条件》的45家企业之一,去年在中国钢企绿色评级中名列第十二位,今年一季度实现盈利8000多万元,柳钢成为国内钢铁行业中少数实现盈利的企业。
以前,工业重镇柳州曾有过“酸雨之都”的坏名声,由于工艺装备落后,柳钢对柳州市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,曾引发市民“要柳州,还是要柳钢”的争论。
“既要柳钢,又要碧水蓝天。”柳钢果断调整发展思路,以全新的环保理念,近10年累计投资60多亿元,建成“三废”治理设施500多台套,年环保设施运行费用超过15亿元,大手笔书写现代钢企与宜居城市和谐发展新篇章。
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工业“三废”不可避免,关键是如何处理“三废”?柳钢人给出了自己的回答:每一种工业“三废”都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贵资源。
柳钢投资1.2亿元先后建设了3座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,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每天26万吨,实现废水循环利用,整个生产流程不外排废水。
率先建成全国第一套烧结烟气氨法脱硫装置,为国内同行提供了成功的范例;在全国率先实现烧结、球团烟气全脱硫,“绿色柳钢”向清洁生产大步迈进。
“绿色发展不是钢企的掣肘,而是新优势新动力。”柳钢董事长、党委书记潘世庆说。
如今的柳钢,稳增长与促转型良性互动,生产与生态相得益彰。利用高炉炉顶煤气压差带动发电机发电,回收生产余热蒸汽发电,柳钢目前年自发电量占企业总用电量的78%,达到全国先进水平;最大限度利用各种可再生资源,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,今年一季度柳钢强实公司高炉矿渣微粉售量39.75万吨,同比增长58%,产销率100%,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。
“绿色发展是发展的最高境界,绿色优势是最大的后发优势。”柳钢总经理甘贵平说,经济转型压力大不大,要看能否找到新的增长动力。绿色发展正成为柳钢撬动增长、引领转型、优化环境的新追求和新动能,是柳钢逆势发展的张力和活力。